传统饮食器具文化之釜 有关釜的典故

以上是小编整理的“传统饮食器具文化之釜,有关釜的典故”内容,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。釜是战国时期秦人使用的一种炊具。《孟子·滕文公》曰:“许子以釜甑爨,以铁耕乎?”同时,釜也是一种

传统饮食器具文化之釜 有关釜的典故

在古代的饮食器具中,你肯定见过一种器具叫做釜,可能说名字你不是很懂,但是看到实物你估计就知道了,因为古装剧里都有介绍过。那么,传统饮食器具文化之釜是怎样的?有关釜的典故有哪些呢?和小编一起去瞧瞧吧。

釜是战国时期秦人使用的一种炊具。《孟子·滕文公》曰:“许子以釜甑爨,以铁耕乎?”同时,釜也是一种古量器。

釜、镬与锅

釜的形制近似于现在的罐,敛口束颈,口有唇缘,鼓腹圆底,口径小于腹径甚多,肩部有两个环状耳。战国时期的釜多设一耳,秦汉时期的釜为两耳,往往一耳较大,另一耳较小。“镬”与“釜”在上古音义相近,常连用并举。

汉代,炉灶开始普及,京煮食物的炊具不再需要镬下的三足作为支架,于是“镬”被无足的“釜”所代替。“镬”与“釜”之间的区别逐渐模糊。而“锅”本义并不是炊具,大约到了唐代才有了炊具之义。《汉语大词典·卷十一》“镬”条目下,有词条“镬釜”:“大锅。北魏贾思腮《齐民要术·笨魏并酒》:‘作(秦州春酒魏法)用小麦不虫者,于大镬釜中炒之。’石声汉注:‘镬釜,大锅。’”都是指的相同功能的炊具。

有关釜的典故

中国有很多与“釜”有关的典故,如曹植《七步诗》“其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”,三十六计中的“釜底抽薪”以及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中的“破釜沉舟”。

“釜底抽薪”最早出于北齐魏收《为侯景叛移梁朝文》,其中提及:“抽薪止沸,剪草除根。”《吕氏春秋·尽数》说:“夫以汤止沸,沸愈不止,去其火则止矣。”这个比喻很浅显,道理却说得十分清楚。水烧开了,再兑开水进去是不能让水温降下来的,根本的办法是把火退掉,水温自然就降下来了。此计用于军事,是指对强敌不可用正面作战取胜,而应该避其锋芒,削减敌人的气势,再乘机取胜的谋略。

关于“破釜沉舟”,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记载:“项羽已杀卿子冠军(楚军统帅宋义),威震楚国,名闻诸侯。乃遣当阳君、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(漳水),救巨鹿。战少利,陈余复请兵。项羽乃悉引兵渡河,皆沉船,破釜甑,烧庐舍,持三日粮,以示士卒必死,无一还心。”所以这个成语用来表示下定决心,义无反顾。

民俗小百科:“锅”的另解

对于灶上的锅,其实还有一层意义,那就是一个家庭的完整或是一个人志气的体现,“砸锅卖铁”、“破釜沉舟”这两个词语中都含有这种意思。民间形容走到了绝境,就会说“家里锅都被端走了”,意思是说,如果连最后一个锅也被人拎走了,那就意味着这一家庭破产了,所以这最后一个锅一般不会轻易被扛走的;如果自己把这最后一个锅扛起来,那就是表明将自己置于死地而后生,“破釜沉舟”说的也就是豁出去这个意思。

以上是小编整理的“传统饮食器具文化之釜,有关釜的典故”内容,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。

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权或涉及违法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dihaow.com/minsu/72677.html